本篇文章1101字,读完约3分钟

关于资金问题,他指出,从发达国家到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家的短期资金援助每年为300亿美元,年前每年投入1000亿美元的长期援助资金。 高世宪说,1000亿的数量不是很大,有“很大的不明确性”。 他解释说,由于不同领域碳减排价格的不同,如何分配资金会影响整个运行机制。 关于哥本哈根大会的成果,高世宪指出,最后的结果与最初的期待略有差异,但“失望”不是“绝望”。 各国表明了自己对减排问题的应对之底---这是世界各国相互理解,下一步要去哪里,互相退一步到哪个底部,前进到哪个位置,“心里应该有多少数量”。

【热门】北京注意第25期: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带来了什么?

他还指出,协议没有实现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目标,会给公司的决定带来一定的模糊性。
关于如何在国内应对气候变化,肖庚认为应该做两个领域的工作。 另一方面,限制碳的排放量,征收碳税等,让生产单位切实感受到价格的增加。 第二个方面是完成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打破价格管制,反应资源的真正价格,提高资源的采用和费用效率。 肖庚指出,碳排放问题对公司来说是外部的变化。 过去的碳排放量不是价格,如果能赚钱,增加碳排放量也没有反应。 但是,当碳排放量达到价格后,公司自然必须计算它。

【热门】北京注意第25期: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带来了什么?

所以对公司来说重要的是政府的政策方向和执行是否明确。 这次大会没有实现有制约的削减目标,每个国家在执行时都可能有很多不明确性。 [详细情况]

最终提出文案时,比较空是普遍认为的。 因为“没有限制任何国家强硬的减排条约”。 77国集团主席坦率地说这个协定是“开玩笑”。 [详细情况]

大家以中国为基础四国老大哥,我们代表着迅速发展中国国家集团的好处,积极进行这些事业。 所以,77国集团和海岛国对哥本哈根会议的效果的期待还很高。 比如技术和资金援助,他们的期望还很多。 但是十几天谈判的结果,大家都很失望。 因为“家里有长子”的情结,如果没有“父亲”,就向老板发泄愤怒。 可能有这种关系。

【热门】北京注意第25期: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带来了什么?

肖庚:审计源于文化差异

这是文化的问题。 在西方,假设很多系统都在做你体验不好的事情,从而制定法律。 中国文化首先我相信你只要不相信中国政府就不会说话。 我说了可以减少这么多,那可以做这么多,你还怀疑我,这没意思。

巫楠:丹麦是自行车王国

到了哥本哈根特别吃惊的是,第一天过后,中国总是说中国是自行车王国,但看到丹麦人,他们骑自行车的频率比中国人高。 丹麦人在买车方面附加费达到了180%,所以很多人不想买车。 因为价格太高了。

为了构建网络信息的可靠性和深度分析,网易财经频道将注意力集中在高端采访栏——北京。 这是国内第一个网络深度采访栏,邀请各行业核心官员和权威学者对当前发生的热点经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使网民完全了解事件的过程及其影响。

标题:【热门】北京注意第25期: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带来了什么?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hgjj/6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