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49字,读完约7分钟

徐明天:刚才胡腾“想胡说八道”,像情书一样写财经书,接下来是“猪在想什么”。 我觉得财经有哲理。 所以,我写的稿子就像农民写的一样。 你从刚才开始想怎么练习? 结果越来越白话连篇。 所以,三个白话。

第一个是“创作动机”,其实是写财经书的人,你觉得写这本书的时候,下一本书会是什么? 下一本书要写什么? 首先是我能写什么,接下来是我想写什么,怎么写这本书。 写《春天的故事》这本书的过程就是这样的,我从2005年开始写了一点公司方面的书,写了长虹、三九、创维、还有福克斯康。 写福克斯康的时候,我感觉我也认识很多公司,和很多公司的家人是朋友,能写深圳公司集团的书吗? 这就是那时的动机。 我也做了一点采访,有这样的条件。 这就是写文章的动机。

【徐明天:财经写作中的宏观、中观、微观结合】

第二个问题是“写作中遇到的结构问题”,白话是我怎么写这本书。 我想写这样的书,写这本书会怎么样? 这两年中遇到了两个问题:形势问题,第二个是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以怎样的逻辑结构联系在一起。

第一个问题是写什么样的书? 这是我最困惑的,我想找不到感觉。 当时市场上有很多这方面的书。 包括《浙江商》、深圳电视台制作的深圳“深商”在内的节目。 但是我认为不能把一个公司合二为一写书。 结构、形式该怎么办?这是由晓波“激荡30年”触发的。 深圳的这些公司也有容量。 有那么多素材。 按年度写。 这是形式结构的问题。 所以,以下很多书是用晓波的方法按年度写的。 我不知道是否在海外,是否在过去,至少在我们面对的年代里,晓波同志给我们做了“晓波体”。

【徐明天:财经写作中的宏观、中观、微观结合】

第二个问题,我应该按年度写,用什么线索把这些东西联系起来? 之前也有这方面的书,比如《深圳传奇》等,这都是写大事,写政府决定。 但是,从采访中可以看出,深圳30年,这些重大事情对深圳的影响很大,但不是根本的,深圳30年成功的地方,中央政府也没有怎么管理,深圳政府也没有怎么管理,真正的思想解放了是人, 事实上,深圳是肥地,是由其自然条件决定的。 当时特区有厦门、珠海、汕头,这是成立的特区,为什么只有深圳最成功? 深圳的条件很差,不仅经济不好,而且人也没有。 当时去的时候,官方的数字是50000人,但实际的数字是,一个县只有2000人。 深圳建设的时候,都进来了,那是移民城市,有点移民色彩。 所以我认为深圳的30年代表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 其成功,其实是中国什么样最不安的人去深圳,如何不受制约,以及用过去的一点方法,自己创业,创造了深圳。 所以我的线索是深圳公司,创业史上写的,这是线索,逻辑结构的问题。

【徐明天:财经写作中的宏观、中观、微观结合】

三是“写作过程中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如何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写《春天的故事》一书遇到了这些问题。

第一个是材料的收集费用。 我认为资料的收集,图书馆的,媒体的一点对我起着很大的作用。 特别是90年代之前,应该说媒体的资料很丰富。 那时特区报道很多,媒体还不能说空,总有一天企业成立,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提供的资料很具体。 所以第一本书是从图书馆深圳特区报收集的资料,然后以这些资料为线索,去寻找过去这些公司现在在做什么,在哪里,还有那些人能找到。 这个资料的收集,图书馆提供了很多帮助。 然后,通过日常的采访积累,把这些素材,以及媒体当时的报道连接起来,完成材料的收集。

【徐明天:财经写作中的宏观、中观、微观结合】

二是材料的取舍。 每年都发生很多公司的事情,选择哪一点公司和事情,把这些资料放在哪里,需要线索。 这有大量的材料如何取舍的问题。

三是如何使用材料堆积上升的历史和轨迹。 写这本书,我觉得可以从公司和产业的迅速发展轨迹清楚地写下深圳每年的进步。 比如王石在深圳最先卖玉米是因为深圳是第一个养鸡、养猪和蘑菇的地方,王石最先卖玉米很聪明。 而且,有点公司的迅速发展,最终是民营公司的迅速发展。 另一个是产业的横截面,包括深圳股票市场、互联网、房地产、新兴产业,集中这一年发生的事情。

【徐明天:财经写作中的宏观、中观、微观结合】

四是正负材料。 历史是真实的,总是光明的,也有黑暗的一面。 真实的历史不能只写光。 因为这本书里有些是负面的。

第五,宏观、中观、微观结合的问题。 晓波的《动荡30年》,我觉得他的宏观写得非常多。 《春天的故事》这本书基本上淡化了宏观,减少了中观,着力于微观。 是在公司和公司的家里,通过创业者他们的所作所为,表现和体现宏观和中观的一些变化。

【徐明天:财经写作中的宏观、中观、微观结合】

第六是大事,大佬的解决。 我的这本书基本上是淡化和解决多次写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从年幼人物开始。 比如小平的《南方谈话》,基本上很淡定,但重点写的是最初投资的女商人的故事。

第七,写作公司的历史和典型的事情的解决。 这里面包括万科、华为、三九,基本上那些动荡期发生的事件,这本书里几乎都是纵向写的。 但是有些公司可能只写了一次。 我只写了一点,就写了那个最好的部分。

第八部分是历史细节和主要线索。 历史一定有细节,本书用了很多材料,写了很多细节,写了很多人物。 但是一定有一条主线连接细节,形成整体的画面。

这是我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一点问题和操作情况。

这本书卖得不多,但我感觉在深圳留下了非常具体的历史记录。 这是深圳的。 对我来说,在深圳学术界,我想这本书给了我口碑。 另外,整理这本书对我今后的写作和自己的提高非常重要,实际上也是收集和消化深圳材料的过程。

【徐明天:财经写作中的宏观、中观、微观结合】

我2007年流亡晓波同志时,直接去了杭州。 大致上第一届培训班已经结束了。 我从第二次开始参加,参加了第三次。 我为什么那时投身吴晓波? (在这里举起晓波),那时我想晓波将来会在中国学术界成为新星,同时也很棒(掌声)。 你为什么这么说? 我认为晓波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语言与古典学者不同。 比如,他留学过,留学过洋,有国际化的视野。 最重要的是,他研究中国30年、100年、至今仍是一千年的中国经济史。 研究过经济史和没有研究过经济史完全不同。 我做了四次培训班,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我想我们会成为中国的学派。 我们的学派是边缘,不是政府主办的,但我想将来我们会成为主流。 所以,这是我向晓波提案的,你写书,经营蓝狮子,在这方面分点心。 我们必须聚集在你的旗帜下,形成学派。

【徐明天:财经写作中的宏观、中观、微观结合】

谢谢你!

吴晓波: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张翼:我是首席提问者(笑)。 徐老师的书仔细拜读了。 我个人觉得很好。 我觉得徐老师选择的观点很好。 是老百姓的观点。 而且,不管卖不卖,这第二,自己这个复印件创造的价值很大。

吴晓波:他的书情况就像我的书。 现在刚开始销售,明年是深圳的30年。 深圳首先是明年的宣传。 所以,他的书可以销售到明年。 我有一年半的时间。

标题:【徐明天:财经写作中的宏观、中观、微观结合】

地址:http://www.china-huali.com/cjxw/24231.html